
新竹三民國中操場邊,不起眼的白色鐵皮屋裡,有一群特別的學生。
潮濕悶熱的雨季、鐵皮屋頂上的紛亂雨聲,都無法影響這群身穿青草綠隊服,配戴著護具的小選手們。逐一張開色彩繽紛的傘,穿越50公尺的賽道,將靶上的箭一一拔下;在這來回100公尺的路途中,沒有追逐與嬉鬧。
他們是新竹市三民國中射箭隊的學生。
「目標是在全國賽拿下名次。」
「想成為第一名。」
「我想成為國手!」
面對鏡頭,每位學生都露出害羞的笑容;緊張,卻不掩心中滿滿的雄心壯志。隊上九人,除新加入的兩位國一生外,七人都有比賽經驗,得名、失意都曾有,究竟是什麼滋養了他們?讓他們在起起落落間,仍勇敢拾起對未來的期許?
「我們在運動裡,教導孩子不是遇到困難就選擇放棄。」教練王麗君微笑著說,接著解釋:「現在的賽制,是一個選手射完一枝就換下一個,是非常考驗抗壓性的形式。讓孩子先接觸這樣的壓力,對未來是有幫助的。」
但在上場接受壓力的洗禮前,有一段漫漫長路,靜待能通過試煉的孩子們披荊斬棘。
「射箭不像其他的運動,一入隊就可以接觸得到,舉例來說參加了籃球隊,你就可以先碰到籃球,可是加入射箭隊不可能馬上就碰到弓跟箭。」教練說,其實這就反映了射箭的孩子共有的特質,就是都「很有耐心」。
入隊後必須先從最基礎的動作練起,約一個半月後,才能開始嘗試拉輕磅數的木弓,想握到帥氣的競技反曲弓,可不容易。
林巧芸是隊裡現在唯一拿木弓的學生,距離她3公尺的地方,立著幾塊箭痕累累的榻榻米,上頭沒有標示分數——那是所有小選手的起點,用來練習箭的集中度。此訓練目的為磨練基礎,必須先練到每一枝箭拉起來的動作都一樣,穩定之後,要求才可行、調整也才有意義。
根據每個學生身體狀態與配合度的不同,距離會從3公尺慢慢進階到15公尺、30公尺,必須犧牲數個月早晨的睡眠,與課後玩樂的時間,各方面的實力緩慢堆疊後,才有資格拿到50公尺射擊線的入場券。
不免令人驚訝,在國中(有一位是國小)這樣的年紀,如此訓練不會太辛苦嗎?
「當然辛苦!」學生一個個搔頭苦笑喊著,但都接著說:「可是習慣就還好。」日復一日,堅持早上6:50到校跑操場、練體能;放學後,不論晴雨,留校射兩小時的箭。同樣的試煉,在每個孩子身上留下不同光芒。
韓晨愛:「一開始我有氣喘,跑步跑一兩圈就會開始很喘、不舒服,後來我加入射箭隊大概一年,現在跑步可以跑十圈都不用停。」
彭治瑋:「一開始體能很不好,練習的時候很吃力,之後慢慢體能好了,就覺得自己要把練的方式給加強,讓自己更辛苦一點。」
蔡育廷:「雖然犧牲和朋友玩的時間,但還是很值得,因為我術科考上了。」
九個相異的個體,共同走在射箭這條道路上,培養出各種人生態度與技能。這些養成,困難也簡單,難在踏出第一步;簡單在處於這樣的環境久了,很容易笑著說:「習慣就還好。」
教練王麗君有些感慨:「一般都覺得書讀不好,就去練體育。這個觀念應該要被導正!」體育不該被視為替代品,它是開啟孩子轉變的一把鑰匙。
新竹,被稱為射箭國手搖籃,有許多優秀的選手與教練皆發跡於此。三民國中也跟上腳步,即使是最吃力不討好的基層培育工作,仍然用心栽培這群願意早出晚歸的孩子。
書本可以帶給孩子知識,但無法教導他們如何團隊互動、接納自我、自信耐挫。即使在台灣的教育制度內,體育難以成為主流;但千萬別忘了…體育擁有的神奇魔法,能在孩子身上,點出與眾不同的光芒。
從石器時代到十六世紀,上萬年的時間裡,弓箭在人類的歷史上佔了相當大的地位,許多國家都有關於弓箭的傳說。而各國歷史上,又有哪些特別的弓箭呢?
我們現在所見的日本弓道,是個體制完整(全日本弓道聯盟)、有段位與稱號系統,十分成熟的傳統武道文化。
但弓道一路走來並不順遂,雖在江戶時代(1603年-1867年)百花齊放、發展出各式流派,但在百家爭鳴的大好風景下,弓道竟也曾發生三度瀕臨消失的危機。
在這部史詩級的作品中,許多人對精靈王子——勒苟拉斯印象深刻,因其帥氣的外表,加上箭無虛發的堅強實力,奠定了精靈搭配弓箭手的形象。你是否好奇過,究竟在《魔戒》裡的弓箭有什麼來歷呢?
許多日本動漫中都會加入射箭元素,如《犬夜叉》中的桔梗與阿籬以弓箭作為武器戰鬥;《LoveLive》中的弓道少女園田海未,甚至像《弦音—風舞高中弓道部》直接以「弓道部」做為題材。那麼弓道除了是日本重要的傳統外,還有什麼迷人的特質讓創作者如此樂此不疲?